第(2/3)页 但是,需要一些制衡。 加入科举考试,就是一种很好的补充。 由等额选举到差额选举,这本就是一种巨大的进步。 至少可以让更多的人才被发现,并且对一些已经隐隐有做大之势的豪门大族,进行适当限制。 一两年之内,刘贺会将造纸术和印刷术大规模地推广出来,让更多的底层百姓和小门小户的子弟拥有读经求学的可能性。 等有学问的人群扩大之后,刘贺就会全面推行科举取士的方法了。 当然,那将会是一种全新的科举制度,而不是后世的八股文取士。 到那时,人才会被发现得更早,而选出来的人才也会更有真才实学。 …… 当下,刘贺自然看得出来朝堂上有人想要反对。 但是,刘贺不打算给他们反对的机会。 刘贺记得住王式说过的那句话:自己是天子,要多行不偏不倚的王道。 以前没有坐稳帝位,要行阴谋之道;但是此刻帝位稳固,就要更多地行王道了。 既然做的是于国于民于朝堂有利的事情,那么正直的朝臣没有理由不赞同。 “朕觉得科举考试好就好在有一条准绳来衡量人才,这条准绳人人可见,会让人才心安,不像原来只凭举主的印象和模糊的风评,难免会让人非议。” 刘贺看到朝臣的反应似乎平静了一些,于是就说出了最后一句话:“朕以为,真正的人才,都不会害怕科举考试的。” 刘贺说罢就停住了。 还有后半句话没有说出来,但是一众朝臣已经隐隐约约听到了:反对科举考试的,都是没有真才实学的欺世盗名之徒。 天子扣下来的这顶冠太大了,没有人能够承受得起。 就连大将军也承受不起。 难怪此刻大将军也一言不发,看不出喜怒哀乐。 “仲父,你是辅政大臣,觉得朕的这个提议如何?” 霍光沉默着,一时想不到可以说些什么,唯独觉得自己似乎在此事上有一些后知后觉。 自己似乎成了天子的替身了——替天子证明了科举考试的好。 在朝堂上跋扈了那么久,这种被操控的感觉非常不好受。 霍光只能有些生硬地说道:“将科举考试放入察举制度之中,颇有新意,但今年就推行,是不是操之过急了?” “仲父说得倒是在理,朕想听一听其他人的见解。” 朝臣们有一些犹豫。 一是刚才的帽子有些大,二是要在天子和大将军间表态,吃力不讨好。 人人都看得出来天子和大将军情同父子,他们也许很快就会和好,到时候倒霉的还是自己。 但是,抱有这些想法的人都是霍党当中那些趋利避害之徒,是少数人。 在朝堂上,有识之士也不少。 宗正刘德率先站了出来,一脸严肃地说道:“微臣认为,科举考试利国利民,理应尽快推行。” “微臣附议宗正刘公,此次科举考试,让郎官中的沉闷之风为之一振,理应尽快推行。”张安世颇为罕见的表达了自己的意见。 “微臣附议宗正刘公,微臣有幸参与此次科举考试的庶务,认为科举考试最为公平公正,应该迅速推行。” “微臣侍御史严延年附议……” “微臣大鸿胪韦贤附议……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