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章 谭纶海瑞李时珍-《大明1566胜天半子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借粮给他们度荒,还不要利息,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借?改插桑苗有那么多好处,他们为什么不愿意改?就一个担心,怕你这个青天大老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,到时候没人替他们做主。”

    海瑞闻言,陷入了沉思。

    海瑞面对谭纶的食言,当下就冒火了,谭纶虽然背信却没有弃义,反倒是说出了一番大道理来。

    海瑞也明白谭纶的用心良苦,知道这是为了让他能够安心地留在淳安,继续为百姓们谋福祉。

    今天有海瑞顶着,百姓能借到粮食

    明天海瑞走了,保不住沈一石那些人转头就会有人催讨还粮,若是还不上还是要卖他们的田。

    眼下淳安百姓相信的不是一句改稻为桑,相信的是海瑞本人。

    海瑞沉默不语,只是目光炯炯地盯着谭纶。

    谭纶见状,继续说道:

    “现在淳安的百姓对你可谓是深信不疑,你得让他们心里踏实下来。

    你一个官员,如果不带家眷,谁又能相信你会在这里长久待下去呢?”

    海瑞被谭纶这么一问,竟一时语塞:“那你就不能再稍微晚几天把她们接来吗?”

    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。

    谭纶这番话说的入情入理,海瑞也不由得词穷了,海瑞是人亲情是他身上的烟火气,面对亲情的时候也会有脾气有私心,

    但海瑞最终也超越了人性,所以接受谭纶的不守承诺在大家之下,甘愿舍弃了小家

    谭纶摇了摇头,坚定地说:

    “改插桑苗的事宜已经不能再拖延了。别看现在灾民们都开始签字借粮,但人心如流水,民众的情绪如同烟雾一般难以捉摸。如果不能安定他们的心,老百姓的态度可是说变就变的。”

    海瑞听后,沉默不语,默默地挽起了裤腿,走到另一只水桶边,拿起水瓢舀起一瓢水,狠狠地泼向地面。

    谭纶见状,也站了起来,走到自己的水桶边,舀起水一同泼了起来。

    两人就这样默默地泼着水,一时之间,周围陷入了沉寂。

    “王用汲的家眷今天也到建德了。”

    谭纶率先打破了沉默,边泼水边说道,“他那边的情况比你好处理一些,毕竟只有小半个县改种桑苗,最多半个月就能把桑苗都插下去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谭纶的语气变得郑重起来:“你这次所做的事情,很快就会得到皇上的赏识。行百里者半九十,你要赶紧把桑苗插下去。有了这番政绩,只要你继续努力,今后无论是封疆大吏还是入阁拜相,都不是没有可能的。”

    没想到海瑞听了这话,脸色反而变得阴沉起来:

    “不要拿官场上的那一套政绩来激我!你们当初写信让我来淳安的时候,可不是这么说的!什么‘公之母即为天下人之母,公之女即为天下人之女’,墨迹还未干,这里就危机四伏,下面的情况还未明朗,你们就急匆匆地把她们也送来了。

    你想封疆入阁,但我海瑞可不是为了封疆入阁才到淳安来的!”

    谭纶接海母的行为和方才那些话,还可以算作是为公的艰难选择,但后边说的这些话就透露出一阵虚伪来。

    海瑞一个举人出身,到淳安当知县的时候年已不惑;

    离封疆入阁的距离不知道比离入土的距离远多少,谭纶这一句“不是没有可能”模糊的像拿着虚无缥缈的萝卜就想把海瑞当驴来赶。

    简直是侮辱海瑞的智商。

    何况海瑞做这番事情本来就不是为个人考虑。

    让谭纶这么一说反而变得功利化了,无形中贬损了海瑞的品性,海瑞如今担心的是百姓和家人,谭纶却拿官场的这套东西糊弄海瑞。

    谭纶被他这一番发作弄得有些懵,过了好一会儿才缓缓说道:

    “这句话是我说错了,但你这样说也太没良心了。

    把你请到淳安来的是我。

    你在这里豁出命去干,如果真的获罪于朝廷,追究起来,第一个受连坐的就是我谭纶!到时候裕王也保不了你,更保不了我。

    我不是在说后怕的话,从你动身的那一天起,我就跟家里人说好了,为老夫人准备了住宅。

    如果你丢了命,我坐了牢,就让我的家人把老夫人和尊夫人、令爱接到我家去住。哪一天裕王爷真的接了位,我能再有说话的机会,别的不敢说,替你讨个追谥,替老夫人请个诰命,请朝廷拿出一份俸禄给你养家,还是能做到的。

    这些心里话,你不会不信吧?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