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一章 不粘锅的粮-《大明1566胜天半子》
第(2/3)页
至于赵贞吉说两边都打招呼,那是赵贞吉说了谎。
自己的老师徐阶是跟他打招呼的,但是严党这边并没有。
严嵩没这么做,祁东楼也不可能这样做,何况让江苏不给浙江借粮是水下面的事情,这事一旦翻出来,就是坑害百姓的罪名,祁东楼不可能把这种把柄交给清流的赵贞吉,而且他也不怕胡宗宪借到粮,他自己就给胡宗宪运作了一些粮。
胡宗宪听了这话也知道赵贞吉是搪塞自己,毕竟自己从京城出来前,跟严嵩和小阁老那边讨到了一些粮,若是严党不打算借粮,那么也不必做这样的事情。
胡宗宪明白之所以赵贞吉这样说是想用自己老师严嵩来压自己。
眼前赵贞吉的说的话反反复复,虽然听起来一直是站在胡宗宪的角度,装作替他着想。
实际把自己的利益藏在胡宗宪利益之后。
这种语言手段就远比眼下浙江郑泌昌和何茂才的手段高明多了。
他们二人是找理由直接把事都推给别人。
赵贞吉能一步步爬上去还得到胡宗宪宰辅之才的评价,靠的可不是侥幸,这人虽然圆滑,但是经事,为人处事从不做恶人。
说服一个人的时候,不从自己角度出发,从对方角度出发,找到一个能达成自己目的而且看起来是全心全意为对方好的角度,这样的手段才叫高明。
这跟公司领导的画饼还不一样,他不是以升职加薪单纯的吸引人忽悠人。
这种手段的关键在于,你给人考虑的都是切实的利益,都是那个人眼下实实在在面对的问题。
而公司领导忽悠你今天加班,明天升职,今天996,明天财务自由,这种话都是空中楼阁的画饼,动机都不是为人考虑,别人也得不到好处。
赵贞吉能将别人的切实利益考虑清楚,还能求同存异的把自己利益藏在对方利益身后,这种手段,不知道甩了郑泌昌和何茂才多少条街。
但是手段再多,也绕不开问题的本质。
眼下赵贞吉再怎么玩手段也都绕不过借粮的本质。
胡宗宪抓住了问题的本质,撕破了跟赵贞吉的拉扯:“我胡宗宪不是出卖朋友的人。现在放下你我的交情,我现在要跟你说的是粮。我以总督的身份从你这里调。
你给也得给,不给也得给。”
“胡部堂!”
赵贞吉不再叫胡宗宪的字,而是改了官称,
“你虽然管着两省,可没有内阁的廷寄,江苏没有给浙江调粮的义务。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