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永晋帝都想不出来他楚世昭还能干出什么事来。 这小子是真疯了! 朝堂上的诸臣也是不敢言语。 晋王突然的发难,对于这些大臣而言,一时半会儿根本难以招架。 楚世昭这次闹的事情,是让这些大臣们很难下得了台。 毕竟大臣们又不是真的团结在了一起,有些人早巴不得把上面人踢下来,自己上位。 楚世昭要是一个不小心还死了,情况就更混乱了,就算没有那么一回事,也会真变成那么一回事。 最重要的是,永晋帝这番话,已经是公开想要袒护自己的儿子,而楚世昭出什么岔子,陛下反而能借题发挥。 于是乎,楚世昭的这份《治安疏》不仅是把群臣们都给骂了,他还能全身而退。 这次朝会的第二天,整个长安就因此而变得有些不同了。 楚世昭的《治安疏》不知道在什么人的有意推动下,使得整个长安的百姓大多都知道了。 他几乎是瞬间就在长安扬名,最关键的是...那些居于长安九门附近的贫民百姓,也确实受过楚世昭的恩惠。 最难受的,无疑是那几个在朝堂上被楚世昭死亡点名的大臣。 尤其是王睿贞。 因为他在松江县的十万亩良田是实打实存在着的。 这又没法藏。 反观卢恩儿子卢毅那件事情还有些扑朔迷离的地方,有辩解的余地,王睿贞是百口莫辩。 先前就有地方上的官员弹劾此事,但永晋帝大多弃置不管,现在再来弹劾,永晋帝的态度就暧昧了不少。 可以说,楚世昭这份《治安疏》近乎于死谏的谏言不仅没有因此而死,反而天下扬名,让所有士人猛然意识到了永晋帝好像也不是那么‘不近人情’。 这下,直接开启了——‘大弹劾时代’。 没办法的,弹劾上面的大人,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名望,说不准还能让上面的人腾腾位置,斗倒几个大的,搞不好还能名留青史。 不过,也有几个不开眼的言官,他们不跑去弹劾大臣,反而学着楚世昭弹劾‘永晋帝’,认为是永晋帝治理天下治理得不够好,使得天下如此糜烂。 这几个,是被永晋帝当场用刽子手洗一洗脖子了。 一来一往下,士人们差不多抓准了永晋帝的心态,转头就开始‘炮轰’朝堂上的群臣。 王睿贞为了求个体面,当场向永晋帝请辞,他试图以退为进。 然而永晋帝并没有打算给王睿贞这个全身而退的机会。 他肯把楚世昭这份指着鼻子骂的折子拿出来,就是要来整治朝堂的,你觉得情况不对就想撤退,真有那么好的事情吗? 别搞了好吧。 第(2/3)页